年度数据

绵阳市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

发布日期: 2018-02-26 来源: 作者: tjj-zhk阅读次数: 字体:[  ]

2017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,市委、市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,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市经济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,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台阶,在全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率先实现次级突破

一、2017年经济运行基本态势

(一)GDP总量突破2000亿大关,增长速度全省最高

2017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4.75亿元,成为全省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的地级市,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.61%,比上年提高0.01个百分点。

按可比价格计算,GDP比上年增长9.1%,增速比上年提高0.8个百分点,是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提速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.0个百分点、差距比上年扩大0.4个百分点,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1位,比上年提升4位,是1998年以后的最好位次。

分三次产业看: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.66亿元、增长4.0%,比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8.76亿元、增长9.2%,比上年提高0.3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4.33亿元、增长10.8%,比上年提高1.3个百分点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.1:40.4:45.5

服务业快速发展。2017年,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.8%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.0个百分点,是2009年以后的最高速度,居全省第1位。

(二)农业生产保持稳定,粮食产量再获丰收

2017年,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,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(含农林牧渔服务业)增加值298.24亿元,比上年增长4.1%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,总产量达227.29万吨,增长1.6%,其中:小春粮食产量53.10万吨,增长2.0%,大春粮食产量174.19万吨,增长1.4%;油料作物产量37.01万吨,增长1.7%

(三)工业生产提速升位,重点产业产值增势平稳

2017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5%,增速比上年提高0.6个百分点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.0个百分点,连续4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,居全省第4位,比上年提升2位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.6%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.3个百分点。

重点产业产值增势平稳。从重点产业看,八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增长14.9%,比上年提高5.4个百分点。其中: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9.9%,汽车产业产值增长30.8%,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20.8%,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27.6%,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增长26.1%,生物产业产值增长13.3%,食品产业产值增长8.4%,化工产业产值增长18.4%

从重点产品看,全市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,有94种产量增长,增长面为61.4%,比上年提高5.8个百分点。主要产品中:空调增长55.4%、粗钢增长23%、钢材增长12.2%,电视接收机顶盒增长10.3%;彩色电视机下降17.8%、发动机下降6.7%

从县市区看,游仙区属、安州区、涪城区属、三台县、江油市、高新区、盐亭县、经开区等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1%以上,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提供了重要保证。其中:游仙区属和安州区分别增长11.3%,涪城区属、三台县、江油市、高新区分别增长11.2%

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加快,从效益情况看,1-12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3亿元,增长18.2%,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.6个百分点;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33亿元,增长19.9%

(四)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加快,非国有企业产值占比有所增加

2017年,全市有资质的总专承包建筑业企业384个,其中:有工作量的378个,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1.63亿元,增长31.5%,增速比上年提高19.1个百分点。其中:建筑工程产值501.48亿元,增长32.0%;安装工程产值41.49亿元,增长16.8%;其他产值18.66亿元,增长60.4%。在外省完成的产值增长39.6%,在省内完成产值增长30.3%

从控股类型看: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00.37亿元,增长30.1%;非国有企业完成461.26亿元,增长31.8%,占有资质的总专承包建筑业企业比重为82.1%,比上年提高0.2个百分点。

(五)投资总量持续扩大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

2017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6.54亿元,增长13.1%,增速比上年提高3.1个百分点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.9个百分点,自2009年总量冲破800亿元之后年度增速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从总量上看,在全省居第7位,和上年持平;从速度上看,居全省第11位,比上年提升3位。其中:技改投资完成454.80亿元,增长26.8%,增速比上年提高17.3个百分点

注:2011年项目投资起报点从50万元调整到500万元,为保持口径一致,本表用同比速度,非同口径速度。

三次产业投资稳步增长。按产业结构分,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2.80亿元,增长7.7%,拉动投资增长0.4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97.19亿元,增长26.8%,拉动投资增长8.3个百分点,其中:工业投资完成493.21亿元,增长26.6%,增速比上年提高16.6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76.55亿元,增长7.0%,拉动投资增长4.5个百分点。

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齐头并进。2017,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02.07亿元,增长27.3%,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14.2个百分点,占全社会投资比重34.9%,比上年提高3.8个百分点;产业投资完成485.89亿元,增长24.0%,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10.9个百分点,占全社会投资比重33.8%,高于上年3个百分点

房地产销售继续火爆,开发投资有所下降。受城区新建商品房较少等因素造成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,2017年,全市商品房销售情况较好,全年销售面积554.85万平方米,增长40.8%,增速比上年提高24.6个百分点。而商品房开发前期手续较复杂,前两年新开工不足导致2017年商品房开发投资仅176.65亿元,下降14.1%

分县市区看:除了科创区之外,所有县市区(园区)均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,其中:仙海、北川、三台、高新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05.3%105.0%104.4%104.0%

(六)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,旅游业发展平稳

2017年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,达到1112.48亿元,增长12.5%,比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。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.5个百分点,连续4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,居全省第8位,比上年提升3。其中: 城镇市场实现742.81亿元,增长12.5%;乡村市场实现369.67亿元,增长12.7%

分行业看: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02.61亿元,增长11.5%;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26.24亿元,增长12.4%;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1.65亿元,增长14.1%;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1.97亿元,增长14.3%

热点商品增势较好。随着大众消费的进一步升级,居民消费更加个性化、时尚化,消费热点和亮点不断涌现。在限额以上企业(单位)实现零售额中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.2%、增速较上年提高23.1个百分点,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1.6%、继续保持20%以上的高速增长,家具类商品在上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本年实现了24.4%的增速。

分县市区看:除经开区由于以汽车销售为主的消费结构导致未完成全年目标外,其余县市区(园区)均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,其中:高新区增长14.2%、江油市增长12.6%、涪城区属和仙海分别增长12.5%、游仙区属和安州区分别增长12.4%

旅游业平稳发展。2017年,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33.22亿元,同比增长26.4%,增速比上年提高3.6个百分点,其中:国内旅游收入533.14亿元,同比增长26.4%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292.32万人次,增长25.8%

(七)物价温和可控,城乡居民持续增收

2017年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9%,涨幅较上年扩大0.3个百分点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.5个百分点。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“七升一降”:衣着上涨0.1%、居住上涨4.6%、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3.8%、交通和通信上涨1.6%、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4.6%、医疗保健上涨3.5%、其它用品和服务上涨3.5%;食品、烟酒下降1.0%

2017年,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22元,增长8.2%,总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95元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2元,增长9.2%,总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25元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.161,相对于上年的2.181,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。

(八)财政收入稳定增长,金融存贷平稳运行

2017年,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.59亿元,同比增长2.8%,其中:税收收入66.87亿元,增长4.7%;非税收入43.72亿元,下降0.1%主体税种中:受营改增影响,增值税大幅增长44.9%、营业税下降94.9%,企业所得税增长24.8%、个人所得税增长4.3%

2017年底,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588.52亿元,增长12.3%,增速比上年提高1.9个百分点,比年初增加406.82亿元,其中:住户存款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28.73亿元,比年初增加190.28亿元;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64.71亿元,同比增长11.6%,比年初增加197.28亿元。

(九)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突破

2017年,科技城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1476.88亿元,同比增长9.9%,总量占全市GDP总量的71.2%,增速比全市GDP0.8个百分点,其中:第二产业增加值746.80亿元,增长9.1%,总量占全市第二产业的89.0%;第三产业增加值730.08亿元,增长10.9%,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的77.3%

科技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5%,和全市平均水平持平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7.51亿元,同比增长13.4%,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.3个百分点,占全市投资总量的79.2%,比上年提高0.2个百分点,其中:技改投资410.12亿元,增长26.9%;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.78亿元,同比增长12.7%,增速比全市高0.2个百分点,占全市总量的74.9%

二、经济发展亮点

(一)总量突破历史性大关

一是GDP总量迈上2000亿台阶,达到2074.75亿元,是全省地级市中唯一一个突破2000亿的市州,从突破1000亿到突破2000亿仅用了6年时间,我市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。二是社消零总量率先突破1000亿元大关,达到1112.48亿元,是全省唯一突破1000亿大关的地级市。

(二)总量第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

根据最新的核算制度改革方案,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,绵阳的科技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17年,绵阳GDP达到2074.75亿元,总量仍居全省第二,比排名第三的德阳高出114.2亿元,与上年相比,差距扩大了36.23亿元,与排名第四的宜宾相比,差距扩大了50.15亿元。总量第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。

(三)主要经济指标提速升位

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速度及位次均有所提高。一是GDP增长速度达到9.1%,比上年提高0.8个百分点,居全省1位,比上年提升4位。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5%,比上年提高0.6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4位,比上年提升2。三是全社会投资增速达到13.1%,比上年提高3.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1位,比上年提升3。四是社消零增长12.5%,比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8位,比上年提升3。五是第三产业增长10.8%,比上年提高1.3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位,比上年提升3位。

(四)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

从增速看,第三产业增速分别快于一、二产业6.81.6个百分点;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看,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.12%,拉动经济增长4.56个百分点;2017年,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.140.445.5,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5.1个百分点。从产业结构看,绵阳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转为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共同拉动。

(五)经济发展的潜力有所增强

一是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6.6%26.8%,远高于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速,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强。二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,2017年汽车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均在20%以上,产业升级打造的双引擎动力强劲、后劲十足。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性红利逐步释放,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日益彰显。


相关信息